有時比較國外跟本地,令有些讀者覺得筆者好像處處踐踏香港,國外甚麼永遠都比較好。其實筆者十分支持本地企業,也十分希望香港有代表性的品牌,但環顧一看,香港除了地產一味,本土企業的不濟程度真是令人感到心灰意冷,客觀比較真的是處處不如人,最後支持也只能是情感層面。
盡管這樣說,我認為香港本地的企業還是有其優勢,可是問題不是有沒有優勢,而是現代香港人要不是急功近利,就是意志力太差堅持不了,只有三分鐘熱度,甚至一開始只希望快速賺一筆就走人,不會穩紮穩打地做實業,當有極小數有意志力又願意堅持的人,通常性格都比較固執倔強而不願意聽人意見,而且一定要「靠自己」,令企業得不到外來的幫助,生存是生存得了,可是成長受到極大的限制,也不能發揚光大。
所謂「猛虎不及地頭蟲」,香港企業的優勢多跟香港人的性格有關,靈活,容易變通,說做就做,主要以中間人的角色減低風險,最重要是有主埸之利。
就以電腦來說,香港的家庭電腦一直組裝機為主,砌機都可以算是本地文化的一種,當外界的電腦大品牌如IBM,HP,DELL,ACER,APPLE打得你死我活,香港高登黃金商場的砌機生意,可以說是迄立不倒,這在以品牌為主導的外國來說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,外國人對產品的信心來自品牌,他們不可能出現一個家庭買電腦時會去一個像街市的地方,這裡買一件零件,那裡買一件零件,然後叫一個沒有專業牌照的技工組合後帶回家,雖然組裝機現在在外國開始流行,但也是在嗜好的層次。
外界的企業不論如何財雄勢大,在世界可以橫行霸道,但一到香港立即失去本來的優勢,例如DELL電腦,直銷以減少中間人達到低價格在外國得到極大的成功,但來到香港,得到的市場對香港的電腦業沒有太大的威脅,因為在外國,品牌是一間公司,但香港砌機生意,是一種意思形態,切合香港人的口味,我就是喜歡甚麼都有一些,火牛我希望用這個牌子,但顯示器就用另一個,這是符合了香港的多元文化,而不是外國崇尚的單一文化,如美式,英式,法式,所謂港式其實就是甚麼式都有一點。
所以外國企業走進香港市場,往往跟香港的本地文化格格不入,就是在香港立根百年的企業,也都不能跟本地文化走在一起,但香港企業卻可以。
香港企業另一個優勢是僱主之間合作良好,當然不是他們喜歡大家,而是利益關係,如波鞋街好像有很多間商店,但其實都只是幾個老闆,大家價格都講好,不會有衝突,但在外國這是不可能的,企業與企業之間都是自己做自己野,要是合作也是市場的需求。
可是本地企業通常都只守不攻,只求自保,外商在香港再強大,本地企業也生存得了,但出了國卻太弱,無法成為「過江龍」。所以近來香港人經常說香港是主場,最主要都是因為香港除了自己地方,甚麼地方都沒有太大的優勢,這是殖民地思維的後遺症。